烽林资讯网烽林资讯网

主页
分享互联网新闻
某某资讯网-国内外新闻时事,奇事,新鲜事

陕北说书艺人熊竹英:坚守32年“中式摇滚”

更新时间:2025-01-09 19:58:16点击:

  陕北说书艺人熊竹英——

  坚守32年“中式摇滚”(新国潮)

  “黄风岭,八百里,曾是关外富饶地……”2024年8月,伴随首款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一起火出圈的,是这段苍凉激越的陕北说书《黄风起兮》。其网络播放量突破千万,海内外玩家纷纷赞叹“带劲”“上头”。该片段由陕北说书非遗传承人熊竹英弹奏演唱。坚持说书32年的他,眼神清亮,嗓门透亮,为人敞亮。

  一个月前,一位西班牙音乐人来到陕北拜访熊竹英,以七弦会三弦,将陕北说书演绎成金属摇滚。讲起这段经历,熊竹英笑着说:“音乐没有国界,甩板一打就是‘中式摇滚’。”

  一板三弦 结缘说书

  熊竹英如何与陕北说书结缘?故事要从32年前的一天说起——

  在素有“说书窝子”之称的陕西榆林横山,当时还是7岁孩子的熊竹英挤在人群中,只见一名盲人表演者小腿上绑着“甩板”,一抬一抬地打节奏,手上弹奏三弦,嘴里用陕北方言说唱相间地讲述着经典传奇故事。那惩恶扬善的情节令大家拍手称快,那九腔十八调熔于一炉的唱法粗犷激扬。

  这门自弹自唱的民间表演艺术就是陕北说书。它起源于周代盲人散乐,吸纳历代多种民间技艺特色,从历史和生活中汲取养分,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可能骨子里对陕北说书有兴趣,看到表演者一个人同时干好几样活儿,感觉真有意思,立刻着了迷。”熊竹英回忆,之后他便找来许多说书磁带听,尤其痴迷于艺人张俊功。

  很多媒体曾报道,1992年夏天,17岁的熊竹英斟上两杯烧酒,向陕北说书人贺连善拜师。之后他白天干活,晚上学艺,跟着师父走村串户赶场子,仅仅两年便出徒。但报道中不曾讲起的是,在两年约定时限里,他竟一连8个月几乎不曾见到师父。

  原来在20世纪90年代初,横山说书市场并不景气。尽管贺连善已是当地最出色的陕北说书艺人,但仍迫于生计,几度想转行做油漆工,这让徒弟们“一度感觉学不出来了”。深感无助时,师父带着4把三弦回了家。熊竹英霎时间“喜疯了”,父母东拼西凑来580元,为他买下琴,从此他更加珍惜学徒时光。

  他起早摸黑,和师兄弟争抢着看师父抄满唱词的小本本,比拼着练习二胡、竹笛等乐器,学一段、练一段,掌握一段、再学下一段。就这样,两年一晃而过。离开师父时,熊竹英脑袋里装满了说书词,唱得也顺顺溜溜,可他心里还是打鼓。

  初次登台表演小段,由于紧张害羞,他不敢看观众,“眼神全程飘在空中”。直到1994年冬天,临时代替嗓子疲惫的师兄说了整本《花柳记》并赢得观众连连叫好后,熊竹英才逐渐锻炼出胆量和自信,“上舞台成了最大的快乐”。

  打磨风格 跨界融合

  有道是,三弦能弹百种音,一人唱出万人声。在熊竹英看来,优秀陕北说书艺人须有极强的“代入”功底,既要善用一副嗓子包揽男女老少各种音色,更要在情绪上“真正沉浸角色,表演哈哈大笑、勃然大怒或声泪俱下”。

  熊竹英介绍,尽管陕北说书具有浪漫达观的英雄主义风格,少有悲剧结局,但每段荡气回肠的故事讲到人物落魄处,总少不了调式哀婉、唱腔悲凉。“每当我把观众讲得哭出声、哭得坐不住,同时自己的眼泪也‘唰’地流下来,我感觉自己达到了效果,对得起观众。”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熊竹英迎来人生转折点,凭借扎实功底和出色表演获评陕西省“十佳陕北说书艺人”,后续高光时刻包括2020年获曲艺界最高荣誉中国曲艺牡丹奖,以及让师父贺连善尤其骄傲的事——2023年师徒同时当选陕西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在保持陕北说书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熊竹英不时尝试创新融合。2018年国务院新春团拜会上,陕北说书和苏州评弹团队联袂演唱《看今朝》。“当时导演团队问我能不能找到15位能唱上去G调的说书人,我说50个人也能找到!”

  然而,陕苏两个团队首次合练就出现“完全接不上、两张皮”的割裂感,只好一点点想创意,一次次磨排练。终于,喊话应答的创意把两种曲艺巧妙融合,一声雄浑有力的“妹子们!”配以一声吴侬软语的“陕北哥!”,刚柔相衬、鲜活灵动。《看今朝》赢得满堂彩,并在曲艺界各大活动中连演两年,不是开场就是压轴。

  该节目的成功让熊竹英对陕北说书跨界融合更有信心,之后他又与陕北民歌、湖南常德丝弦等表演者携手登台。

  拓展载体 守正创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