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29 22:47:46点击:
进入四季度以来,港股IPO热潮持续,不少前沿领域包括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的明星企业已成功上市。加上今年IPO募资额同比大幅上升,也让香港市场吸引越来越多资金关注。
从最新的赴港上市情况看,氢能源概念或将接棒,延续这一轮热潮。目前,港股正迎来氢能领域稀缺的投资标的——11月28日,重塑能源开启招股,根据公开信息,公司拟发售4,827,920股股份,招股日期为11月28日-12月3日。
作为中国氢燃料电池系统市场的龙头企业,重塑能源的上市会是一次标志性事件。公司此前在市场上已收获高度认可,还成功吸引了众多知名投资机构和产业资本的青睐,借助资本市场巩固领先地位,重塑能源会进一步彰显氢能产业的潜力和投资价值。
氢能产业“长坡厚雪”,高质量发展是长期方向
着眼当下,如何评估重塑能源的价值?
关于价值投资最常听到的话就是:“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好行业可以让你在投资的道路上事半功倍,好公司可以让你在这条道路上快人一步,好价格则可以让你选对时机,获得更可观的收益。
遵循上述原则,最先需要了解氢能产业的发展潜力。
客观来说,中国氢能产业过去处在示范应用和商业模式探索阶段,即产业发展的早期,一方面还未充分释放规模效应,另一方面寻求国产化、自主化突破需要持续高研发的投入。
如今,以氢能重卡为代表的商业模式逐渐形成,绿氢项目不断取得进展,行业整体景气度显著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已建成运营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80余个,产能超过10万吨/年,较2023年底增长10%;建成运营加氢站超过500座,较2023年底增长10%;燃料电池汽车累计保有量达到2.2万辆。
随着氢能企业持续通过技术进步、国产化、规模效应打破瓶颈,燃料电池系统成本也由2018年的9600元/kW降至2023年2400元/kW。
不得不说,中国氢能产业来到了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发展窗口期。参考同为战略新兴产业的锂电,在其10年成长周期里,经历政策扶持、降本增效、国产替代,几经沉浮后,需求与供给共振,锂电才迎来了“高光时刻”。这样来看,氢能产业正在大规模市场化的前夜,未来将释放出巨大的成长潜力。
根据据重塑能源招股书显示,预计中国氢能消费市场规模(按产值计)将于2028年达到人民币5,781亿元。中国低碳氢消费市场规模(按产值计)将由2023年的人民币780亿元增至2028年的人民币2,677亿元,2023年至202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8.0%。
近期,氢能正式纳入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能源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和支持氢能开发利用,积极有序推进氢能开发利用,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为氢能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所以,随着全球对低碳能源需求的增加,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也是中国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成长的确定性十足。企业也将越来越注重高质量发展,随着格局稳定,待下游需求释放后,收获利润或许是顺其自然的事。
这样来看,氢能产业仍是一条“长坡厚雪”赛道,持续向好的趋势方向没有改变。
打破技术垄断,全产业链布局巩固领先地位
聚焦重塑能源本身,其品质如何?可以从技术实力、商业化能力、战略布局等方面来探讨。
和锂电、光伏产业相似,氢能产业走向大规模市场化的主要路径是降低成本,是考验企业技术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氢燃料电池作为氢能下游应用的关键载体,数据显示,电堆是成本最大构成部分,占比约63%;而在电堆成本构成中,膜电极成本约占61.8%,双极板约占27.5%。
而重塑能源是中国燃料电池领域首家全面实现自主研发和量产燃料电池系统、电堆、膜电极、双极板的企业。这意味着,公司在技术壁垒和成本占比较高的关键零部件上成功做到了国产化替代和自主化突破,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从而有效推动氢燃料电池系统降本。这也是行业竞对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具体到产品上,公司产品在寿命、效率、可靠性以及极端温度环境下的适应性等方面具备显著的领先优势,比如公司大部分产品寿命可达到30000小时,这对下游客户将更具吸引力。能够抓住非示范城市的低价氢需求,进一步推动氢能重卡的市场化应用。
从招股书中可以看到,在氢能重卡这个中国氢能最成熟也最具代表性的主流应用场景中,燃料电池产品需要满足氢能重卡作为生产资料用得好、用得久、用得省的核心需求,并且能够适应高强度运营节奏和恶劣多变的运营环境。重塑能源的产品出货和应用规模在行业中保持领先,正是因为在大功率燃料电池的核心技术突破上取得了领先的成果,解决了高可靠、长寿命、环境适应性、经济性的几大核心技术难题,从而赢得了客户的认可。按2023年重卡搭载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总销售输出功率计,重塑能源在中国氢燃料电池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42.4%,领先第二名超过20个百分点。足见公司的技术优势得到市场真金白银的投票,表现出更强的商业化能力。